近年来,x县聚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完善“考什么、怎么考、怎样用”工作机制,为x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立标杆,解决考什么的问题。针对干部考核工作重点不突出、内容不聚焦,考核标准泛化等问题,按照单位职能职责、工作性质、业务特点,把考核单位分为乡镇、党群部门、政府工作部门、县直企事业单位4种类型,设置共性要求和个性指标。在共性要求方面,主要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党风廉政建设等8个方面;个性指标,以发展实绩为导向,做到“干什么考什么”,避免“一刀切”“一锅烩”。坚持“考年终”与“考平时”有机统一,突出“重品行、看担当、察实绩、讲公认”的鲜明导向,建立季度考核评价机制,围绕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县委中心工作、阶段性重点任务,每季度确定1-2个考核主题。同时,建立纪实档案,将2次考评结果计入年度考核综合成绩,改变“平时不算账,年终凭印象”的现象。
多维评,解决识不准的问题。针对干部评价空洞化、格式化,知人不深、评价不准等问题,创新实施“三评”工作法,精准画好知事识人“立体像”。坚持见人见事,走访调研评。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建立常态化一线调研走访机制,开展党建大调研活动,成立5个专题调研组,深入12个镇、县直79个单位,全面了解掌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科级干部日常表现,作为县委选人用人重要参考,确保平时有数、用时有据。强化联合把关,多方参与评。完善干部考核考察联合“会诊”制度,建立日常考核、集中调研、延伸了解、部门联察、档案严审为依托的“1+5”干部考核考察体系,发挥干部监督联席会议作用,跟踪了解干部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多方参与评价、多维印证把关。聚焦民意口碑,干部群众评。把谈话对象范围向基层一线、服务对象延伸,采取民意调查、一线暗访、政治家访等方式,在乡语口碑中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八小时内外真实立体表现。今年以来,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培源补链”计划、干部职级(职员等级)晋升、党建调研活动等,累计与村党组织书记、党员群众代表等开展座谈、访谈2000余人次,真正选出了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干部。
重运用,解决落不实的问题。聚焦解决考核结果“落不实”问题,坚持“四个结合”,强化结果运用,让干得好的考得好、干不好的往后靠,避免平衡照顾、轮流坐庄。与选拔任用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结合党建大调研活动,发现识别一批优秀科级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分别建立干部信息库,对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优秀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同时,对考核中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躺平式”干部,该免的免、该调的调、该降的降,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良性循环。与激励奖惩相结合。对年度综合考核排名前三的乡镇和县直单位,在职级晋升、确定年度考核等次和党员发展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考核中发现的特别优秀的班子和干部,可以按照规定比照年度考核进行记功、嘉奖,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鲜明导向。近两年来,累计对获得上级荣誉肯定以及在争先进位中作出突出贡献的7个领导班子,倾斜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指标10个,对37名干部进行记功嘉奖。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分析干部德才表现和个人成长个性化需求,发现干部知识、经验、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级分类安排教育培训、挂职锻炼、轮岗交流、实践锻炼等,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今年结合科级干部主体班、中青年干部专题培训班等,对政治素质偏弱的干部,采取点名调训等方式,培训党员干部200余人。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对考核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提醒,早打招呼,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健全考核结果反馈和整改机制,采取书面反馈、个别约谈等方式,将对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表现认定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反馈到单位党委(党组)、反馈到干部本人,督促抓好问题整改,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检验政治担当、激发干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