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作为一名扎根基础教育战线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教育是塑造灵魂的事业,教师是传播文明的使者。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我们既要做“四有”好老师的践行者,更要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捍卫者。
一、以规矩为镜,校准办学治校“坐标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校坚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率达100%。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关键环节,实行“阳光操作”,建立“双公示”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制度建设织密“防护网”。制定《学校章程》《廉政风险防控手册》等12项制度,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23张,明确岗位职责边界。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领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近三年节约资金180余万元。某教学楼改造项目通过竞争性谈判,中标价较预算降低23%,工程质量获评省级优质工程。
(二)监督体系筑牢“防火墙”。建立“日常监督+专项督查+巡察整改”的闭环机制,每学期开展“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回头看”。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进行智能预警。2024年查处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1起,追缴资金4.2万元,同步完善《财务报销管理办法》。
(三)教育公平守护“生命线”。建立“校长接待日”制度,累计解决家长诉求127件,满意度达98.6%。在招生工作中推行“阳光分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监督,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率连续五年为零。
二、以担当为帆,扬起作风建设“破浪舟”
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上。我们创新实施“三抓三促”工程:抓学习促提升,建立“师德档案”动态管理系统;抓调研促落实,班子成员每月深入班级听课不少于4节;抓整改促实效,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一)“双减”攻坚彰显担当。在“双减”工作中,党员教师带头组建“星火”志愿服务队,开发“七彩课后服务课程”,累计开展活动327场。有位老教师身患重病仍坚持辅导学生,这种精神感染了全体教职工。我们建立“红烛先锋”评选机制,让身边榜样成为最生动的教材。数学组王老师连续三年义务为学困生补课,学生成绩提升率达85%,被授予“省级师德标兵”称号。
(二)效能革命提升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将行政人员工作效能纳入绩效考核。针对“作业批改不及时”“课后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设立“校长信箱”、开通“清风校园”监督热线,累计解决师生关切问题46项。投入150万元改造智慧校园系统,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
三、以师德为根,培育立德树人“常青树”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校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三维考核”体系:学生评议占30%、家长评价占30%、同事互评占40%.2024年查处师德失范行为2起,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同时,设立“师德标兵”专项基金,表彰优秀教师37人次。
(一)文化浸润涵养师德。创新开展“五个一”师德教育活动:每日一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每周一研师德案例,每月一讲师德故事,每季一评师德标兵,每年一修师德承诺。有位青年教师在笔记中写道:“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这种职业认同感正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二)典型引领树立标杆。评选“最美教师”“感动校园人物”,将先进事迹汇编成《师者如光》文集。英语组××老师扎根乡村教育20年,资助贫困学生32名,用稿费设立“烛光基金”。她的事迹被改编成情景剧《照亮》,在校庆晚会上演出时,台下师生热泪盈眶。
四、以创新为翼,打造教育改革“试验田”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征程中,我们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建立“导师制”,每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3名学困生;推行“项目式学习”,学生自主设计的“城市微更新”课题获省级奖项;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达2300人次。
(一)清廉学校建设创新实践。去年,我校承担省级“清廉学校”建设试点任务。开发《廉洁教育》校本课程,设置“诚信考试”“勤俭节约”等主题模块。举办“清风校园”主题书画展,学生创作廉政题材作品500余幅,其中《莲洁》《规矩方圆》等12幅作品入选全国青少年廉洁文化展。
(二)智慧教育赋能发展。投资8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学、管理、服务数字化。在全省率先推行“AI作业诊断系统”,精准分析学情,减少机械重复作业30%。建立“云课堂”直播系统,与3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以情怀为魂,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
(一)服务国家战略培育英才。响应国家“强基计划”,在初中阶段开设数学、物理等学科创新实验班。2024年学生在全国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47项,其中2名学生入选省队参加全国决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中心”,学生发明的“智能分类垃圾桶”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二)传承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万名师生共同创作百米长卷《辉煌历程》,相关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三)担当社会责任彰显大爱。建立“教育扶贫”长效机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27名,实现“义务教育零辍学”目标。某特殊教育学校与我校结对,共同开发融合教育课程,让特殊学生感受到平等关爱。
同志们,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是传承更是创新。让我们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灯塔,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守教育报国初心,担筑梦育人使命,用规矩的刻度丈量教育的温度,用担当的力度拓展发展的高度,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