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今天,我们以“弘扬教育家精神,铸牢师德之魂”为主题开展师德教育,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家精神”重要论述的深刻践行,也是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关键行动。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师道传统的时代升华,师德师风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根基。唯有将二者融会贯通,方能锻造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教育家精神:新时代师德的精神坐标
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文明赓续与教育创新的结晶。从孔子“有教无类”的平等理念到张謇“实业救国”的教育实践,从陶行知“爱满天下”的仁爱情怀到于漪“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躬耕态度,无不彰显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厚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方面”教育家精神,既是对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新时代教师使命的擘画:
1.理想信念之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要求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如黄大年般“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道德情操之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师表风范,需以“万世师表”的自觉修身立德,如张桂梅用病躯托起山区女孩的求学梦;
3.育人智慧之核——“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教育艺术,呼唤我们像李吉林那样创设情境教育,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光彩;
4.躬耕态度之基——“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学术品格,要求我们如顾明远先生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超越巨人”,以终身学习应对时代之变;
5.仁爱之心之源——“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情感底色,需以于漪“把每一节课当生命呈现”的热忱,滋养学生心灵;
6.弘道追求之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格局担当,要求我们如叶嘉莹“书生报国成何计”般传承文明薪火。
X大学X教授对古代书院“立德为先、学问为本”师道传承的研究,启示我们教育家精神需根植中华文化沃土;X大学X教授提出“教育家精神应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追求”,强调从榜样引领到群体践行的转化路径。
二、遵纪守法:师德建设的底线红线
法律是师德的刚性保障,纪律是行为的清晰边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划定了“十严禁”,我们必须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严守政治纪律:课堂教学中不得妄议中央政策,如某高校教师因课堂发表不当言论被严肃处理;
恪守职业规范:杜绝有偿补课、学术不端,如某教师因论文抄袭被撤销职称;
筑牢廉洁防线:拒绝家长宴请、礼品,某地教师因收受家长万元红包被记过处分;
坚守安全责任:某幼儿园教师擅离职守致幼儿受伤事件,警示我们须以生命至上原则履行监护职责。
根据《刑法》第280条,伪造证件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某校曾某某制作假证牟利20余万元被判刑三年的案例,正是漠视法治的惨痛教训。我们须时刻铭记:教育者的违法行为不仅自毁前程,更会撕裂社会对教育的信任纽带。
三、为人师表:师德修养的实践路径
师者当以“平凡心、事业心、责任心”三重境界锤炼修为:
1.平凡心塑格局:如北京科技大学冯刚教授所言,教育家精神需“超越功利,回归育人本真”,甘做默默耕耘的“叶的事业”;
2.事业心强担当:践行“勤学笃行”的躬耕态度,如浙江大学刘超教授强调“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学创新,将课堂作为教育报国的战场;
3.责任心显大爱:落实“乐教爱生”的仁爱准则,借鉴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付少杰教授提出的“情感-社会-智力三维关爱模型”,构建全员全程育人体系。
X大学X教授建议“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我们可通过建立师德档案、实施多元评价,将师德要求转化为可观测、可量化的行为指引。
四、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从理念到行动
1.理想信念铸魂:学习北师大“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获奖者,将“为党育人”融入课程思政,如地理课堂融入生态文明战略;
2.道德情操立身:开展“师德工作坊”,通过教育世家访谈、师德承诺仪式强化职业认同;
3.扎实学识强基:建立“教学研共同体”,如某校“青蓝工程”促成老中青教师智慧传递;
4.仁爱之心润心:推广“成长导师制”,建议每周对3--5名学生开展一次谈心谈话,让教育充满温度。
在此倡议开展“教育家精神践行三行动”:
铸魂行动:每月研读一位教育家传记,撰写育人札记;
清风行动: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设立师德监督员;
创新行动:结合工会活动,每学期举办教学创新大赛,培育“金课”“精品课”。
老师们!教育家精神是穿越时空的火炬,师德师风是永不过期的誓言。让我们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坚守教育初心,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清醒筑牢法纪底线,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书写师者大爱,共同铸就新时代师德丰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