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最新潜规则:你请的客、送的礼,别人根本不在乎

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为了促进关系,结交几个朋友,挤进一个朋友圈,很多人都会采用请客吃饭,送礼的方法。

这样的方法,古来就有,不是今天才存在,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方说,三国时的刘琦,怕被庶母迫害,就请诸葛亮吃了一顿饭,得到了“主动外调”的计谋,余生都平安。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吃饭送礼的社交方法,多半是自以为有用,实多数没有用,反而徒增烦恼。

不得不说,你请的客、送的礼,别人根本不在乎。

朋友圈最新潜规则:你请的客、送的礼,别人根本不在乎插图

01

你请客吃饭,人家并不想到场。

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著名的饭局“群英会”。

赤壁之战爆发前夕,曹操派蒋干去周瑜身边,打听消息。蒋干和周瑜是老同学,有身份上的优势。

周瑜设下饭局,还假装喝醉。蒋干趁机会,拿到一份书信,说张、蔡二人要离开曹操,投靠周瑜。

蒋干把情况反馈给曹操,导致张、蔡二人被问斩。这二人是训练水军的高手,一旦弄丢了,曹操实力大幅减弱。

可见一斑,这周瑜请蒋干吃饭,就是一次较量——来的人有目的,请的人有心机。

当今社会上,很多人都看过古代的饭局,也参与过熟人的饭局。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几个习惯。

其一,去饭局之前,打听一下,到底有什么人参与。通过人群来分析,这饭局的目的是什么,需要防备什么,或者是要拒绝。

其二,大家的生活富裕了,每家每户都能吃饱喝足。海鲜也到了普通家庭的餐桌。这就导致饭局的吸引力不大。

其三,工作忙碌的时代,大家下班后就想好好休息,如果有人请吃饭,会觉得“增加疲惫感”,也打破了自己的生活规则,原本的计划。为了维护自己的生活规律,很多人会选择拒绝不必要的饭局。

如果你是一个请客吃饭的人,原本设计了十个人的碗筷。但是最后,只有五个人到场。另外五个人找借口,不来了。这让你很没有面子。

如果是一个关键人物,不愿意到场。你的饭局,就觉得是浪费了钱,没有达到目的。这很是烦恼。

人家不想到场,你非要拉着人到场,这强人所难的一顿饭,还是不吃为好。

朋友圈最新潜规则:你请的客、送的礼,别人根本不在乎插图1

02

你送人礼物,人家觉得是烫手的山芋。

在社交中,有一个效应:登门槛效应。

大概意思是说,第一次登门拜访,带着小礼物,人家收了,那么你第二次去,再带多一点礼物,人家也收了。第三次,你就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对方是不会拒绝的。

也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次提出一个很小的要求,对方不好意思拒绝;你第二次提一个大一些的要求,对方也会答应,毕竟彼此混熟了。

递进式的求人,可以让人得到很多好处。这是我们的传统思维。

到现在,登门拜访,提着礼物,还管用吗?

也有人发明了新的送礼方法,就是请外卖员、快递员送过去。做得隐蔽一些。

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送礼,都会让人戒备。人人都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

收到礼物,第一时间会想:对方要求我办什么事情呢?毕竟无事不登三宝殿。

收到一份大礼,第一时间会害怕:对方是要陷害我吧。

收到一些自己根本用不上的东西,也许你第一时间就扔掉,退回。

收到来路不明的礼物,可能一家人几天都坐立不安,觉得有人在背后捣鬼。

就是很熟的人,忽然送来礼物,都会给人一种“带麻烦”的感觉,朋友关系都显得不单纯了。

作为体制内的人,一旦送礼的人多了,大概率会躲起来,严词拒绝。

真的没有几个人,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如果不是这样的,那喜欢收礼的人,多行不义必自毙。

朋友圈最新潜规则:你请的客、送的礼,别人根本不在乎插图2

03

结交朋友的最好方式,一是你有用,二是私交。

人要混朋友圈,请客吃饭,送礼不是那么管用,最管用的,还是一些“硬性条件”。

你看微信朋友圈,单位里的上司,被点赞的次数多一些,如果是单位保安发朋友圈,也许大家都懒得看一眼。

这就说明,人的潜意识里,还是想攀附,起码应该找一个“同层次的人”。

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朋友圈的层次。你不断提升自己,那么你去的圈子,也会层次越来越高;低层次的圈子,被你抛弃。

人与人的关系好不好,再也你有没有交换价值,是不是可以合作。

你有用了,身边的人就多了,可以选择的朋友也多了。

平时,你和谁互动,不要动不动就群发,要学会私聊。这就有隐蔽性,也会让两个人的距离变得很近。

人这一生,有了三五知己,比什么满堂狐狗朋友好多了。

朋友圈最新潜规则:你请的客、送的礼,别人根本不在乎插图3

04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到处混饭局,总是送礼物,就能够解决很多的人生问题,就能够遇到贵人。

你去一个招商活动,走两圈,都没有人记住你的名字。你给人家的名片,多半被人随意丢在饭桌上,屋角的桶里。

现在都流行“零糖社交”,谁都不要用甜蜜的诱饵,去换取什么。

一些看起来平淡的关系,在你落难的时候,反而会搭把手。

我们在找朋友圈,别人也在找;我们想要利用人,别人也在想。谁都别把谁当成一碗菜。

从今往后,行有不得,反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