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仁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此次全区中小学安全管理干部培训会议上,与诸位分享我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与思考。校园安全,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关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责任重大,不容有失。接下来,我将围绕 “构建多元协同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 这一主题,为大家介绍我校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制度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在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初期,我们深刻认识到完善制度的重要性。学校安全管理涵盖校园设施、教学活动、人员流动等方方面面,需要一套全面且细致的制度来规范。因此,我们组建了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后勤人员以及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制度修订小组,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与学校实际情况,对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与优化。
以校园门禁制度为例,以往的门禁管理较为松散,访客登记流程不规范,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经过小组研讨,我们重新制定了严格的门禁制度。所有访客必须提前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在门卫处出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实名登记,详细说明来访事由与预计停留时间。门卫利用校内访客管理系统核实信息后,联系被访人员确认,无误后发放临时出入证。对于接送学生的家长,也规定了特定的接送区域与时间,引导有序停放车辆。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校园访客管理更加规范,有效降低了外来不明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带来的风险。
二、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素养
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安全教育活动。
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常规的安全教育课程,我们还将安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例如,在科学课上讲解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应对方法;在体育课上强调运动安全与防护技巧;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安全相关情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这种跨学科渗透式教育,让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反复接触安全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
此外,我们积极举办各类安全主题活动。每年定期开展 “安全月” 活动,期间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比赛、安全手抄报展览等。在去年的 “安全月” 中,我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知识竞赛,将安全知识设计成有趣的题目,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抢答。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准备,在竞赛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安全知识,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安全意识。
三、创新演练形式,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安全演练是检验校园安全管理成效、提升师生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演练模式往往按部就班,缺乏真实场景的代入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校积极探索创新演练形式。
在一次消防演练中,我们模拟了校园食堂突发火灾的场景。演练开始前,食堂工作人员按照预定方案点燃烟雾弹,模拟火灾现场。随着警报声响起,校园广播立即发布火灾信息,告知师生火灾发生地点与疏散路线。老师们迅速组织学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在撤离过程中,我们设置了一些意外情况,如部分疏散通道被 “烟雾” 弥漫,需要临时寻找备用通道;有同学在疏散过程中 “受伤”,需要其他同学协助救援。各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灵活应对,成功完成疏散任务。演练结束后,我们邀请消防专家对演练过程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并组织师生进行复盘讨论,分享演练中的经验与感受。通过这种实战化演练,师生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对火灾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完善设施维护,保障校园硬件安全
校园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校建立了完善的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机制,确保硬件设施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我们安排专业的后勤维修人员定期对校园建筑、水电设施、体育器材等进行全面检查。每月初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例如,对教学楼的楼梯扶手、栏杆进行稳固性检查,查看是否有松动、损坏现象;对水电线路进行排查,检测是否存在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对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器材。在检查过程中,维修人员认真记录检查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按照维修流程进行处理。对于重大安全隐患,立即采取停止使用、设置警示标识等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同时,我们还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校园设施设备管理数据库,对设施设备的采购时间、使用年限、维修记录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与跟踪管理,为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提供数据支持。
五、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凝聚安全管理合力
校园安全管理并非学校单方面的责任,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我校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学生创造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家校合作方面,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安全专家为家长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分享校园安全管理经验与学生在家的安全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家长微信群、QQ 群等渠道,及时向家长推送安全提示与校园安全动态。此外,我们还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在上下学高峰期协助维持校门口秩序,引导学生安全过马路。在社区合作方面,我们与周边社区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开展安全宣传活动。例如,联合社区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邀请社区居民与学校师生共同参加;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安全巡逻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安全意识。通过家校社协同机制的建立,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园安全管理网络,为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回顾我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师生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我们也深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永无止境,需要我们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秉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与各位同仁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区中小学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安全、和谐的环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