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5年度工作思路
2024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坚持系统发力、守正创新、稳中求进、争先创优,在加快打造“崇军XX”中全面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星薪向戎”党建品牌在全省系统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作汇报交流;“戎光”宣讲团获评“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省首批、全市首家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网上选岗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全市首家高校退役军人服务站试点揭牌成立;XX区革命烈士陵园被评定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
(一)抓实“三大重点环节”,全面赋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一是强化品牌建设。以“星薪向戎”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打造“军民共建 戎光璀璨”精品路线,打响“戎光”宣讲品牌,全力构建“红色阵地+红色力量+红色课堂”于一体的退役军人思政教育矩阵。9月,“星薪向戎”党建品牌在全省系统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作汇报交流;“戎光”宣讲团被表彰为2023年浙江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二是推进烈士褒扬。大力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挖掘、整理革命英烈事迹材料,“清明祭英烈”“红色九月”等烈士纪念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烈士陵园大门提升改造和环境整修工程,XX区革命烈士陵园被评定为市级烈士纪念设施。局主要领导带队赴湖北崇阳开展缅怀陈寿昌烈士活动,推动XX、崇阳两地合作,共同挖掘、宣传陈寿昌烈士事迹。三是突出典型引领。建立全区优秀退役军人资源库,推选3名退役军人申报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最美退役军人”,2名退役军人入选市级“先锋榜”,红星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黄铁军获评“宁波好人”和“最美宁波人”提名,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二)抓实“三大重点行动”,全面提升退役军人作用发挥牵引力。一是实施思政能力提升行动。树牢“大思政”理念,有效贯通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引领、权益维护、维稳促安工作链。压紧压实退役军人领域普法责任,多形式、多场景开展普法宣教60次,退役军人法治意识持续提升。实施重点个案“一案一策”精准包联到位,稳慎推进、成功化解重复访案件1个。严格落实多部门联动预警、信息快速核查反应、闭环动态清零等机制,全年56件信访事项,64件咨询事项均妥善答复办理,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安全稳定防线更加牢固。二是实施安置就业提升行动。承接全省首批、全市首家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网上选岗试点工作,高质高效完成24名转业军官、转业军士、军休干部安置任务,实现退役军人、接收单位、部队三方满意率100%。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47名,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567余万元。全面加强退役军人领域创新型人才和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举办XX区首届“建行杯”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选送10个优秀团队参加全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2个。深化拓展“满天星”崇军共富模式,赴龙游、武穴等地开展退役军人领域“山海协作”“对口合作”,首批13 名武穴退役军人顺利入职石化建安、家联科技。落实退役军人稳岗就业政策,做深做实专场招聘、教育培训、兜底帮扶等就业扶持工作,召开线上线下专场招聘6场,劳动年龄段非安置退役军人就业率达99.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实施群体分类赋能行动。稳步推进“兵支书”引领乡村振兴、“军创人才”助推共同富裕、“轮值站长”参与基层治理、“兵教师”开展国防宣教、“军转干部”展现先锋形象的独特作用,塑造退役军人良好社会形象。目前,全区村(社区)书记、主任中退役军人占比32.63%;退役军人创办企业(法人)265家,个体工商户322家;100多支退役军人志愿服队1700余人积极投身应急抢险、平安建设、文明实践等活动,退役军人政治底色更加鲜明。
(三)抓实“三大重点任务”,全面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一是持续强化支前保障。聚焦备战打仗,开展拥军支前队伍集结演练,支前保障力量更加扎实。优化完善军地“双清单”制度,全力解决驻镇部队训练、生活、通讯等方面难题。协调落实近1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92899部队军事训练综合场和92985部队篮球场改造提升工作。二是持续细化优属服务。全年帮助协调解决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园问题76件。开展立功受奖送喜报工作,送达二等功喜报1份,三等功喜报12份,二等功送喜报工作被省、市各级媒体广泛宣传。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军属走访慰问活动,营造了崇军拥军的浓厚氛围。三是持续深化双拥共建。开展庆“八一”系列活动,区四套班子带队开展拥军走访慰问,全年为13家部队官兵送去慰问品99.5万元。宣传动员20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人民海军成立75周年活动主题军营开放日活动。联动开展“邮储杯迎八一双拥运动会”、“艺韵追梦”基层巡演进军营活动等活动。持续实施“红星育幼苗,军民固长城”社会化拥军活动,1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军事素质拓展活动。承办全市双拥工作业务交流会,学习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标准,省厅一级调研员顾世俭到会指导。
(四)抓实“三大重点保障”,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运行质效。一是精准落实优抚政策。全年向各类优抚对象、困难退役军人发放补贴补助2227.8余万元。稳慎调整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及奖励金标准。承接省优抚资金直达平台试点,全市率先实现全域优抚资金“一键达”。优待证申领率、优抚资金通过优待证发放率均居全市前列。二是全面优化助困机制。全年走访慰问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201人,支出慰问金额41.27万元。持续开展崇军健康服务和“关爱功臣烈属”活动,联动区慈善总会推出烈属家庭“暖厨计划”,为9户烈属家庭更换厨房设备。困难退役军人结对帮扶精准到位,子女助学、法律援助、大病救助等社会化帮扶持续推进落实,服务保障底板进一步加固。三是全力拓展军休服务。严格落实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积极开展议事共商、走访慰问、体检康养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升其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以创建促提升,因地制宜优化环境设施,查漏补缺规范各类工作台账,扎实推进区干休所“省级军休机构规范化创建”工作。

2025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将围绕中心大局,把握新形势新变化、适应全区退役军人新需求新期盼,在推动“崇军XX”的生动实践中寻找破局点、探索创新点,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全面提升退役军人服务水平,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成为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后备力量和志愿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夯实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强化政治引领,以“星薪向戎”党建品牌建设为抓手,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体系。持续开展岗位练兵、业务培训,常态化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进企业、进部队。通过强基础、补短板、破难题,推动实现干部队伍系统性重塑,助力高水平构建XX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权益保障体系,落实退役军人信访工作法治化措施,落细法律服务和心理咨询制度,畅通优化“三级联动”退役军人服务网络,用心用情保障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二是以优质为目标,提升退役军人安置就业水平。持续优化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深化转业安置网上选岗模式,全力拓宽安置渠道。开展转业安置“回头看”活动,全面准确掌握转业军官、转业军士岗位待遇、权益保障、现实表现等情况,切实推动安置政策落实落地。探索符合地方需求的退役军人培养新模式,提升培训工作专业能力,举办转业军官岗位适应性培训。强化就业支持保障,完善“‘沉浸式’直播带岗+线上面试+线下对接”就业招聘模式。加强与军事院校合作,大力引进退役军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实习基地和军创项目孵化基地,深化区域间交流协作,进一步拓展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空间。依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全市高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试点,力争将纺院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成为全市北高校园区就业创业中心。加大转业军官、“兵支书”“兵教师”“兵工匠”和军创人才培育力度,持续扩大“退役军人是宝贵的人力人才资源”理念影响力。
三是以尊崇为根本,推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组织拥军支前演训,落实落细现役军人家属就业、子女教育等各项优属政策。实施为部队办实事项目2个(92899部队军事综合训练场和92985部队篮球场改造提升)。广泛开展“八一”拥军慰问、崇军健康服务和“关爱功臣烈属”等军地共建活动。持续扩大社会化拥军影响力,发挥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科技拥军等活动。深入挖掘“军民共建 戎光璀璨”精品路线内涵,因地制宜打造拥军文化新地标。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抚恤优待和烈士褒扬工作,完成两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划定及烈士纪念设施房屋产权确权登记,全力推进烈士陵园申创省级烈士纪念设施。积极开展红色九月主题宣传月活动,做好清明祭扫和烈士公祭活动服务保障,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烈、关爱烈属的良好风尚。
四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服务保障体系能力建设。坚持服务导向,根据“越到基层、服务越具体”原则,梳理明确服务中心(站)职能,扎实推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3+N”融合建设新模式,将服务中心(站)打造成政策宣传站、权益维护站、就业服务站、关爱帮扶站、志愿服务站。全力构建退役军人精准数据体系,进一步提升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质效。深化“甬尚老兵‘镇’当模范·红星共绘同心圆”志愿服务模式,引领发挥志愿队伍骨干力量、系统干部中坚力量、退役返乡新生力量、社会关心关爱力量,构建形成品牌带动、特色各异、良性发展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
Previous Post
2024年度XX分公司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