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2025年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七个方面21条)
一、担当精神缺失与责任推诿现象
-
履职尽责意识薄弱,主动作为动力不足。部分班子成员存在”守摊子”心态,仅满足于程序性任务完成,缺乏争先创优的进取意识。在组织理论学习时,教育形式固化于文件传达,未建立”理论+实践”的双向贯通机制,导致党员教育存在”空转”现象。社区服务活动设计缺乏创新维度,传统模式难以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志愿服务资源转化率持续低位运行。
-
责任传导机制不畅,攻坚克难魄力欠缺。面对重点难点工作存在”甩锅”倾向,在跨部门协同的社区环境治理项目中,牵头负责人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以客观条件限制为由消极应对,造成民生工程进度滞后。部门间权责界定模糊,遇到复杂问题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推诿困局,严重损害基层党组织公信力。
-
科学决策能力短板,风险预判机制缺位。重大事项决策存在”议而不决”现象,对支部经费使用等关键事项缺乏前期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导致资源闲置与工作停滞并存。应急决策响应体系不健全,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暴露出决策迟缓、措施失当等问题,错失问题化解黄金窗口期。
二、政绩导向偏差与形式主义倾向
4. 形式包装大于实质成效。工作重心偏移至”表面文章”,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过度追求场景布置等形式要素,忽视思想淬炼的核心目标。党建活动存在”数字政绩”误区,将参与人次简单等同于工作成效,未能构建”教育-转化-提升”的闭环链条。
-
短期行为替代长效建设。发展党员工作出现”赶进度”苗头,为完成年度指标降低标准门槛,给组织建设埋下质量隐患。社区治理陷入”亮点工程”依赖,对管网改造等民生基建投入不足,导致基础支撑能力与形象工程出现结构性失衡。
-
数据注水掩盖真实成效。工作汇报存在”美颜滤镜”现象,对志愿服务覆盖面等核心指标进行选择性夸大,隐瞒组织协调中的短板问题。年度总结材料出现数据逻辑矛盾,部分关键指标经不起实地验证,误导上级决策参考。
三、政策执行偏差与基层负担加重
7. 机械照搬替代精准落实。在党员积分制管理中简单加码,未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导致”为积分而学习”的形式主义新变种。政策执行缺乏”温度”,对特殊群体未制定柔性实施方案,造成政策善意与群众获得感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梗阻。
-
层层加码导致执行变形。文明创建工作出现”指标通胀”,在上级要求基础上盲目提高频次标准,挤占基层工作精力。任务分解重”数量”轻”质量”,催生材料造假等衍生问题,形成”压力型”治理的恶性循环。
-
经验复制脱离本土实际。垃圾分类推进未建立”社区画像”,照搬中心城区模式导致老年群体适应困难。服务项目设计缺失需求调研环节,造成”政府买单、群众不买账”的资源错配现象。
四、形式主义整治与基层减负落实
Previous Post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