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X区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区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题调研组,于2024年年中先后到X区田园综合体四节气农场、X一号农产品加工产业园、X区电商产业园、X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及企业关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情况汇报,了解X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规划思路、目标和建议等。形成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X区主要农业产业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共有蔬菜种植面积24.4万亩,产值1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果园47.52万亩,园林水果产量44.45万吨(主要品种为芒果、柑橘类,分别占比80.7%、14%),水果产值16.7亿元。甘蔗16.51万亩,2023/2024年甘蔗榨季,进厂糖料蔗47.12万吨,榨蔗46.285万吨,产值约4.61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7.25万吨。
(二)畜牧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牧业产值8.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全年生猪出栏16.95万头、牛出栏1.18万头、羊出栏4.1万头、家禽出栏1062.67万只,肉类总产量4.29万吨,其中猪肉1.48万吨,占总产量41.8%,禽肉1.74万吨,占总产量52.4%。
(三)林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林业产值8.4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14.4%。全社会木材采伐80.1195万立方米;油茶籽产量189万吨。八角产量0.85万吨。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缩略图 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https://www.gongwenz.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be71c6fd2f4f289d452ba59cc1f596af.png)
(四)渔业基本情况。据统计,2024年全区水产品产量1.4万吨;渔业产值1.5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2.4%。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日益壮大。2024年全区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4家,家庭农场149家,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7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6家。
(二)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以农业独特的优势资源禀赋为基础,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与经济结构,构建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和新型种养模式。引进X深百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成X镇绿色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村党支部+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运营管理,由原来的“一粮一油”传统耕作模式调整为“一粮多菜”轮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引进的X市X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合作社及农户+加工厂+销售”的运营模式,与X区多家芒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在加工芒果、百香果等产品基础上,基于X村近百年的酸菜制作技艺,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为X村打造本地特色品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生产的芒果冻块、芒果果浆、百香果果浆、菠萝片、福禄酸菜等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截至2024年底,我区已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园即X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共有4家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即X市糖业有限公司、X人造板有限公司、X市X食品有限公司。其中X市X食品有限公司为X龙头企业,目前芒果加工品已进入俄罗斯市场),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7.56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企业2家,营业收入4.21亿元,占比将近45.2%。
(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稳步发展。X区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初步建成了集特色农业种养、乡村旅游、研学体验、运动康养、电商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节气特色农场,如X生态园农庄、X民宿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我区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约400万人次,营业收入44亿元。
(四)乡村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电商兴农,充分利用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电商产业,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项目建设,建成集智能分选、包装设计、打包发货、快递物流、直播带货、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电商产业园(即X区电商产业园),通过引进X富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XX农创优先科技有限公司、X芒德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电商企业入驻,该产业园2024年共计通过电商销售芒果销售额4505.25万元。我区规模比较大的农产品电商平台8个,电商快递物流覆盖全区120个村(社区),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站式”双向流通渠道。2024年,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超过4.74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思路、产业实施、品牌树立、造血功能等方面仍面临着困局。
(一)机制体制僵化,系统推进乏力。一是农村产业融合总体规划布局不合理。规划缺乏专业性,产业发展路径一直停留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业上,产业底子薄弱,产业升级缺乏突破口。规划缺乏宏观思维,对产业的谋划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统筹考虑,产业规模也小,多数处在粗放式的层面,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项目集中连片发展的较少,产业带动能力也比较弱。二是部门引导不足。部门协调配合不够,上下联动有待加强,任务分工不够明确,难于发挥各自职能和形成有效协同推进机制。三是政策支持不足。在政策支持上过于重视引导乡村产业组织做大做强,对支持乡村小微企业和庭院经济、手工作坊等重视不够,部分支持政策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仍然存在“政策好、落实难”问题。
(二)经营主体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是主体小、不成规模。2024年底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册数量为414